数控机床只有冲高端 才能“提质创牌”
本文由冲床转载
4月20日,为期5天的第七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落下帷幕。展览会上,沈阳机床集团推出了20台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智能化、客户化产品参展。这是国产数控机床在向中高端市场和重点领域迈进的积极尝试。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和进口国,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00多亿元,同比增长32.5%。但规模不等于品质,在“量”上持续增长的国产数控机床,遇到了“质”的瓶颈——中高端市场份额占有不足、整体品牌形象有待提升等诸多问题,已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
中高端市场竞争激烈
从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自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端数控机床的比例严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近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上,国外知名参展厂商达到150多家,比上届增加了1倍。这说明,国内庞大的市场引来的国际机床企业进入现象已呈加快趋势。
2011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增速达40.6%,远高于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值的增长率26%。来自德国和日本的进口额在总量中占三分之二,推高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上涨33.2%。受居高不下的进口压力影响,国产金属加工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6.1%,比上年降低0.8%。
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速,用户对中高端市场需求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反映出国产中高端产品在技术水平、产业化、适应市场能力、整体服务等诸多方面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从我国机床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自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高端数控机床的比例严重偏低。2011年1月至8月,我国机床行业平均产量数控化率为30.94%,同比增长2.9%,但与一些发达国家机床数控率达到70%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对此,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表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机床在加工精度、可靠性、效率、自动化、智能化和环保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企业要把握市场需求机遇,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抢占中高端产品市场。
重点领域有待拓展
要真正进入航空航天、船舶等重要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当前还有很多困难,产品工程化应用的难度较大
近几年,随着国产中档数控机床批量投放市场,部分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开始进入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并得到初步应用。
在数控机床展览会的高层论坛上,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厂厂长汤立民介绍说,“在成飞使用的5台国产数控机床设备中,有4台平均利用率为85.7%。同类进口机床的设备利用率为89.5%,国产设备基本接近于国外同等设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