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市场圈钱路径:贷款担保和投资三方都是自家人
文章来源由冲床转载http://www.ln-jj.com
稳增长背景下,企业融资难问题似乎会减轻些许,近日,人民银行主动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减轻了部分企业负担,然而,有一个群体却以公开信的形式要求银行进一步给予他们资金支持。
近日,一封由上海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和福建省周宁县上海商会共同发出的《致商业银行的一封公开信》(下称《公开信》)呼吁银行给予钢贸企业贷款,也进一步将钢贸企业资金链紧张现象进一步推向了前台。
此前一段时间来,包括江苏、上海在内长三角内钢贸市场融资问题不断爆发。
自江苏无锡一洲钢材贸易市场老板李国清携家人“跑路”到澳洲后,近期工商银行与江苏淮安某钢贸市场又打起了官司:钢材市场倒闭涉及到高达3亿元的贷款风险。
进一步消息显示,江苏各地上报反映“钢贸市场融资问题”的文件如“雪片般”飞向了江苏省内负责金融稳定工作的最高机构——江苏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诸多事件不仅引发了一场江苏省内钢材钢贸市场融资黑洞的危机,而且从其“圈钱”的模式看,更有可能会触发更大范围内钢贸市场的系统性危机。
为此,4月底银监会专门下发了对钢贸贷款风险警示的文件,不过《公开信》却发出不同声音:“银行与钢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银行业取得了丰厚回报”。
与银行相比,钢贸企业显然是弱势,但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些地级市上报的资料则显示出部分钢贸企业的不为外界所知的共性色彩:很大一部分钢贸市场的背后实际操控者均为某东南沿海省份籍贯商人,当前期在地方进行小规模真实性投资后,随即开展了大规模系统性的银行融资借贷,但其所获得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向了上海,进入了期货市场和房地产。
本报记者亦独家获悉,仅仅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连云港市及其下属各县(市、区)的钢贸市场,向全市各个金融机构融资的信贷合同总额为29.5亿元。
以江苏为例,将在7-8月迎来全省范围内的钢贸企业借款偿还高峰期,目前,仅在江苏省内,钢贸市场就高达1000家左右,注册钢贸商户超过2万。
这或已经影响到了大量钢贸企业、担保公司的生存,并影响到了银行的资金安全,因此,江苏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等有关政府部门对此现象尤为关注。
钢贸市场圈钱路径: 贷款方、担保方、投资方都是自家人
随着江苏有关部门对当下省内钢贸市场融资所集中爆发的问题进行分析,其圈钱模式也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江苏各地以钢贸交易市场为平台的“三位一体”(钢贸市场投资者及其下属担保公司、贷款商户)的模式“成功”套取了银行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