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行业能浴火更生:讲诚信有实力者生存
文章由【冲床】转载http://www.ln-jj.com
钢贸行业未了局:断臂自赎才能浴火重生
能存活下来的将是那些讲诚信、有实力的大型钢贸企业
在钢贸行业急剧增长期中,长三角地区的钢贸企业却给自己埋下了诸多隐患。而一些投机者和炒作者纷纷跑进去滥竽充数,但危机爆发后,这些企业纷纷出现了不诚信的行为。最终也导致了整个行业陷入了诚信危机。钢贸行业要想走出这个危机,就必须把滥竽充数者淘汰掉。
无锡市一家钢贸市场老板兼担保公司董事长李龙(化名)的办公桌上有一本厚厚的记录本。本子上详细记录着其400多个客户的贷款情况,包括贷款数额、还贷时间、利息数额、还款情况。如果出现贷款或者利息无法偿还的情况,李龙就会在还款情况这一栏用紫色签字笔重重画上一道。
今年3月份之前,李龙的记录本上还是单纯的黑白色,每家商户都能及时还款,并顺利完成续贷。但自从3月份出现第一笔呆账之后,商户还债不及时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李龙的记录本上的紫色画道越来越多。进入5月份,满满的一页纸几乎全被紫色覆盖了。“按照商户反映的情况,目前有20%—30%的人无力偿还贷款或者利息。但我们实际调查发现,真正落到这个境地的商户只有5%。”李龙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闽籍商人多年来积攒的诚信正在承受巨大的危机。
这个危机的爆发既有部分闽籍商人的主观因素,也有市场大环境低迷的客观因素。在2009年和2010年,钢贸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凭借以往的高诚信,钢贸企业能十分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钢贸企业的规模迅速得以扩大。当时,不少钢贸企业的业务员凭借自己手上的上下游资源和银行贷款独立开了公司,一些企业主则摇身一变变成了钢贸市场老板。
“截止到目前,无锡地区的闽籍钢贸市场已经多达57家,无锡本地人经营的钢贸市场还有一二十家。而在2008年之前,钢贸市场的数量还不到现在的1/10。”李龙说。
钢贸企业的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就是恶性竞争。“2010年下半年开始,生意明显难做了。以前那些主动来找我们签单的建筑工地,都稳坐办公室等我们求上门。还要我们先垫付价值100万-500万元的钢材(4095,-2.00,-0.05%),直到建筑项目竣工才会把钱给我们。不这样没办法,生意就被别人抢去了。”在李龙的钢材市场经营一家钢贸企业的何先生无奈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抢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而蛋糕却骤然变小了。2011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传导到了钢贸企业。钢材销量急速下滑,利润率也在急速下跌。“一方面,没有了销量和利润的保证,再加上工地和政府项目的款子迟迟无法到位,商户们面临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市场萎缩,少部分商户拿到贷款也没有生意做,就拿着这笔钱去肆意挥霍了,最终也无力偿还贷款了。”李龙说。